“超频”这个词汇代表着两代人心潮澎湃的青春年华,从世纪之交的赛扬300A、图拉丁奔腾到校园神器Athlon巴顿,从E2140/E6300 频率翻番到E5200 4Ghz 战AMD全家,提到超频,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诉说,有太多的情感可以宣泄。
十年前,英特尔的奔腾4处理器冲击4Ghz失败,意味着多核心时代的到来。Intel的正式处理器产品突破4Ghz还要等到OEM定制、4.4Ghz的至强X5698,四核心突破4ghz则是以最近两年的e3-1290v2为开端。不过玩家们和散热器厂商们一起,早就突破了4Ghz这个瓶颈,从早年间的赛扬D液氮冲击5Ghz乃至8Ghz,到近年来Sandybridge \Ivy Bridge的4.5Ghz及格门槛,激荡的岁月,让人怀念。
超频是一种精神 一种情怀 即便Boom也值得怀念
电脑中的芯片,能超频的很多,处理器、显卡、系统总线甚至硬盘都可以超频,即便最近几年显卡超频风头无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还是CPU。我们熟悉的X86平台桌面电脑中,CPU毕竟是核心动力,享有超然的地位。个人DIY发展的数十年中,CPU超频贯穿始终,一直是高端玩家、DIY精神的内核象征。
然而最近的数年之中,超频逐渐从全民享受实惠的活动,蜕变成为只有真正的玩家才能喜爱的起的高端活动。一方面,Intel在有意识地限制大众超频,将超频平台定位人为地拔高,桌面端只有带K的寥寥数款处理器和E5-1600系列可以超频,移动端除了有限的几款MX结尾的处理器也全军覆没;倡导超频的AMD处在弱势,推土机把奔腾4 高频低能的招牌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乏人问津。另一方面,面对多核处理器的普及,处理器默认频率的全面走高,散热瓶颈如同悬在超频玩家头顶的达摩丝利剑,限制了处理器超频的收益。虽然看上去更加高大上,但是丧失了群众基础的超频玩家只能颇为无奈的在巨大的散热器甚至水冷冷排的阴影下,吟唱着一曲“冰与火之歌”,丝丝寒冷,阵阵焦灼,相伴相生,如泣如诉。
i5 2550k 冲击5Ghz并不稀奇 5.4Ghz不在少数
i5 4670k 受制于高温4.5Ghz已经勉强 4.8Ghz已经是极限
2011年年底Intel发布的Sandy Bridge平台,一直让超频玩家怀念。i7 2600k/2700k i5 2500k/2550k,不但在游戏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后来发布的更高级别X79 i7处理器,更是在个人PC史上首次实现了4.5Ghz频率的日常实用化。某些超级大雕体制的2600k,甚至可以1.3v 日常5Ghz频率长期使用,稍差一些体质的同类CPU,也可以频频冲击5Ghz甚至5.5Ghz频率,并且保持着较高的性能提升幅度。Intel随后发布的Ivy Bridge和Haswell平台,制程和架构上逐渐革新,性能有所提升,在玩家关心的超频能力上,却不断下降,甚至下降的极为严重。2014年,Intel发布了代号为“恶魔峡谷”的i7 4790k/4690k处理器,试图一挽颓势。本文就将借助雷霆AEGIS 7S主机搭载的i7 4790k处理器和GTX970高端显卡,简单对比3.4Ghz和4.4Ghz频率下,四核i7 处理器对一些单机游戏的性能影响。如果条件允许,未来笔记本频道将会继续测试网络游戏中高频CPU的表现。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