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相对于大名鼎鼎的英特尔、AMD而言,龙芯的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中国自主研发”几个字的份量却不言而喻,这使得龙芯变得与众不同。当然,设计和生产是两回事,龙芯的设计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而生产则是交给代工厂来完成,因此龙芯从设计上来讲是国产,但从生产角度来看,并不是由中国制造生产的CPU芯片。
从表面来看,龙芯与其它CPU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但其实蕴藏在背后的则是中美之间的科学技术竞争,因此,性能羸弱、问题多多的龙芯,始终并未从中国科技领域的版图上抹去。
龙芯项目从2001年5月份上马至今,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龙芯最初的英文名称为Godson,后来正式注册的英文名为Longstanding,现在的英文名称为Loongson。2002年8月10日,龙芯1号芯片X1A50流片成功,成为龙芯品牌下的第一颗CPU。它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龙芯课题组独立研制,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授权的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研发,代工生产则由台积电完成(06年之后由意法半导体代工)。
与X86架构的英特尔、AMD不同,龙芯在架构方面绝大部分采用了MIPS架构中的指令集,仅有非常少的部分采用了龙芯自主指令集,但这非常少的部分大都也是重复MIPS的指令功能。因此,龙芯在主流系统、软件的兼容性方面毫无优势,除非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圈并进行拓展,否则与X86架构的英特尔、AMD在PC端的较量会永无天日。
此外,龙芯与MIPS的合作也有黑历史存在,当然与汉芯的造假骗取研发经费相比,龙芯则是栽在了别人的手上。
2011年,龙芯购买了MIPS 64位架构授权,这使得龙芯可以全面迈向64位高性能芯片领域,然而仅仅一年之后,MIPS就宣告倒闭,其中ARM以3.5亿美元买下了MIPS全部的498项专利永久授权和另外82项专利交叉授权,让龙芯着实吃了一次哑巴亏,这次事件也让人们看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六个字的份量,然而直到今天,龙芯在架构上依然难以实现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那么时至今日,龙芯到底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它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未来又会不会有机会去分一杯羹呢?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