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热映的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相信很多朋友们都去电影院观看了,小编本人也去体验了把4D,剧情不必多说,相信大家都懂,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的影片。马特达蒙饰演的主人公在火星上开始犹豫电磁风暴从而遭到遗弃,独自生活了450天最终获救的故事。据报道这部影片的导演亲自向美国NASA进行了资深的探讨,从而确定是否符合科学性。今儿小编就吐槽下,火星救援中的科学性到底有多大?
吐槽点 一
本片一上来我们就看到了,美国NASA的火星探测小队遇到了太阳风暴,然后我们的hero就被队友认为是扑街了。那么火星上的太阳风暴到底啥样?
大风暴是不可能在火星上出现的。火星上的气压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换句话说,即使是火星上的风速达到了160公里每小时,其实风力也就相当于地球上16公里每小时的风力,这点风也就能放个风筝。所以,其实电影中所描写的大风暴不可能出现。虽然原作作者安迪·威尔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也有他作为故事的“造物主”的权利:“我需要一个让航天员离开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在这里稍微杜撰了一下。而且,难道你不觉得突如其来的大风暴感觉很酷吗?”不过这却是故事最重要的设定,没有这火星上的大风暴,男主角马特达蒙也就不用继《拯救大兵瑞恩》、《星际穿越》之后,再度耗费这么多人力了。宇宙飞船的模型构建从火星轨道航天器的圆环直径和旋转速度来看,模型的构建基本是科学的,可以确定这种设计的确能够人工创造出一个介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的重力水平的。只是这个宇宙飞船实在是太超前了——看起来既庞大又复杂而且成本也十分高昂。建造宇宙飞船不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坐在上面去看宇宙的,而是为了把来自地球的一小群专家成功送上火星的,是为了让他们带回能够为火星计划提供参考的有效数据的。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宇宙飞船,就像在哥伦布远航几百年后才有的远洋客轮那样。但是,如果三桅帆船已经出现了,甚至是远洋巨轮都出现了的话,哥伦布恐怕也就不会再想着去任何地方了吧。
吐槽点 二
本片所有小伙伴在火星上走路的样子和地球上无疑,可是我们都是到火星也是失重状态呀!火星上的重力马特·达蒙在火星上保持着地球般的移动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在现实中的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NASA也曾做过设想,结论是在火星上行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跳的方式进行大步移动,或是拖着脚进行小步移动。剧中的宇航服参考了2030年之后真实任务使用的太空服为原型,每套至少重达40磅。但是因为重力的原因其实只有三分之一的重量,所以行动起来应该会更轻盈一些才对。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