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话语权就是为了诱导
很多从事流量优化、产品导购的自媒体曾经放言——”产品要是好到大家都知道,不用选择了,还要我们干什么?“ 很多公关公司更是露骨的说他负责的宣传就是把卖不出去的转化成卖的出去的。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些极端言论反映的恰恰上游厂商们的真实心态。
产品未出 概念先行
从根本上讲,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在价格上就是单纯的零和博弈事态。除了买电子产品用来泄愤的土豪,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渴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有价值的产品,而几乎所有的厂商同样希望花最少的成本卖出去最赚钱的产品。在一定技术条件的制约下,厂商们永远希望有大量的无知用户消化掉自己的高成本产品,削减成本也几乎必然带来性能、功能方面的缺憾与损失。
针对前文提及的四种用户,厂商们试图做到的,就是通过第一类土豪用户的示范效应,带动最广泛地第四类大众用户。第二类纯纯的理性派,是厂商们是难以打动,也无法真正迎合的。对于第三类情怀主义者和发烧友来说,确实有一些边缘产品线会招揽他们的口头支持,但他们自己的声音影响力非常飘忽,无论是厂商还是广大群众,和他们的关系都若即若离,这也让他们自己显得戾气十足,攻讦不休。
电脑厂商最喜欢用来扩张自身实际话语权的手段,就是塑造权威和资历,因为最广大消费人群的选择永远是迎合权威——不论是资本权威,还是技术权威。
让普通用户承担发展成本是必要的 但也恰恰是他们不愿意承担的
土豪用户自身的奢侈与不计代价,其实并不能给厂商带来什么实惠,有限高端产品的总利润规模还是太小。但是所谓的”军工品质“、“皇家范儿”、“大企业技术支持"无疑是普通人最认可的信息标签之一。所以我们看到主流国际PC厂商的宣传语中总是少不了各种”千锤百炼“的测试,各种大企业客户的支持,各种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战略、技术概念。个人土豪和商业用户无疑也很愿意配合厂商们上演这样的行为艺术。
PC产品的特点是原理方面技术积累非常复杂,但体验层次的产品优劣却是所有人都能说出那么个一二三来的。所以各种体验式的媒体和KOL们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普罗大众的信息流。哪款电脑更好?无用的噪音推介永不止歇。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懂“电脑的技术”牛“们,自觉不自觉充当的角色就是解构厂商的权威——通过剖析厂商宣传的水分,接露他们的成色,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收获崇拜和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的既定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自媒体们从一个一个敢说真话的学生,逐个演变成了“有选择性,有底线地充当厂商诱导话语体系链条”的中介环节, 这是屠龙少年终成恶魔的悲情故事,也是当代社会目前信息交流环境的必然结果。
高大上的品牌也会推出省料过得去的入门级产品,有技术的厂商也会在走量的产品宣传上避重就轻。争夺话语权本身的目的就在于背后的利益。
不论小米烂不烂 Latitude在企业采购中有何优势都与他无关
中文网络社区上小米笔记本的品质经常招黑,不过仔细看过去,大家会发现用来黑小米最多的立论居然都是小米不具备深厚的底蕴、小米没有商用管理技术、小米没有完善的维修体系、小米资历尚浅不值得信赖等等吊诡的话术。小米的品质自有其缺憾之处,但用别人家风马牛不相及的好处来黑小米,显然不能用群体无意识来诠释。
对于缺乏足够了解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能够接触到的推广信息中,诱导天然存在不可避免,全然相信强势一方的宣传,基本上不会收获积极的结果。判断力是自己的,购买行为也是自己负责,如何避免被别人的话语权代到沟里,是任何一个当代消费者的必修课,这种修习必然要付出努力。 无论是否购买PC产品,相信别人不如努力学习,偷懒必然吃亏,没有中间道路可言。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真理在谁手中 PC厂商消费者话语权之争//nb.zol.com.cn/671/671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