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墙外 功耗温度在笑
AMD APU系列同样拥有动态频率,不过机制和Intel比较类似,只是不叫“睿频”、动态的条件档位更少一些,降频判断通常按照理论上应该可以达到的全核心负载频率来计算。
不论是Intel还是AMD, 笔记本平台上降频的元凶都来自功耗和温度的双重限制,俗称“功耗墙”和“温度墙”。在台式平台上,主板基本默认破解了CPU的长短睿频最大电流和持续时间,在笔记本平台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各阶睿频规则起作用。不同的是,有的笔记本对功耗、温度降频阈值设置得比较宽,有的则非常窄。
Intel等芯片厂商通常会为CPU定下可供参考的TDP规范,不过TDP本身只是个发热参考值,既不能代表芯片实际功耗,也无法决定真正的发热情况。同样标称90W左右的桌面I7 和i5 实际上有着十几瓦的满载功耗差,移动平台的i5 HQ\i7 HQ也有功耗差异。不过,厂商设置功耗墙时也会直接参考Intel的TDP方案,根据固件功耗读数来调节处理器运行状态。
即使是不锁倍频CPU也受到双墙掣肘
Intel 对处理器同时设置有Tjmax 温度墙,厂商自己设置的温度墙一般来说要比官方更低一些,低到多少就要看模具的散热情况和设计者的“良心”了。由于功耗墙和温度墙的存在,桌面CPU在其他变量完全一致时也会表现出更强的性能,有敏锐ZOL的读者网友曾经提到过i7 7700K 比同频i7 7820HK 成绩更高的情况。
i7 5700HQ 可以经受桌面级的拷机而拒不降频 开了个好头
在游戏本的Q系列四核移动处理器方面,四代酷睿曾经由于功耗和温度难以克服,出现了几乎所有四核处理器默认状态全部惨痛降频的情况。其中默认高频的i7 4980HQ等型号尤为夸张,不锁倍频的i7 4930MX 在非解锁状态下同样非常惨痛。
从五代酷睿开始,如此惨痛地降频情况得到了遏制。Broadwell 和Skylake的移动四核处理器降频概率比较低,几乎都能坚守在四核睿频上。第七代酷睿标准电压四核处理器拉高了频率,Intel默认给出的45W TDP一般已经不足以覆盖i7 的实际功耗范围,所以我们看到第七代酷睿游戏本的处理器满载频率超过半数都达不到标称值。反过来由于i5 7300HQ实际功耗更低一些,降频的概率也更低一些。
低电压处理器同型号不同命 性能迷之表现
对于低电压处理器来说,满载睿频能够达到的概率很低,因为轻薄本就不可能散热真正“合格”,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残废。第七代酷睿i7 7500U 在限制最松的笔记本上也很难战胜桌面300元的奔腾G4560,多数平台性能差距都非常大。
i7 8550U Winrar 解压 实时频率约稳定2.67GHz
第八代酷睿目前已经发布了低电压系列处理器,根据ZOL的相关测试,所有的Kabylake Refresh 系列处理器都无法坚守默认睿频规则给出的四核满载睿频数值。以i7 8550U为例,不论何种厚度、何种散热规模的笔记本,37倍频的满载睿频都是不可能稳定下来的。
i7 8550U 频率功耗满载情况考察(对数坐标系)
Intel 给第八代酷睿U系列四核处理器设定的15W 长时间功耗限制和25瓦瞬时功耗限制很少有厂商会人为敢于突破。我们确实收到过一款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功耗墙的第八代酷睿轻薄本,其模具来自于排名前三的国际PC厂商,并未搭载独显。这款粉色轻薄本工程样机原始状态可以让i5 8250U 的瞬时功耗突破40瓦,不作任何干预时他同样无法维持3GHz以上频率,但可以在3GHz左右稳定一段时间。这款模具的i5 8250U Cinebench R15成绩高达570分,干掉了我们见过的任何一款i7 8550U机型。但是,放开功耗导致这款散热规模一般的本本满载温度一秒上升到100度,由于温度墙的限制,他的性能也没比i7 8550U强多少。实践证明,第八代酷睿低电压处理器设置的功耗墙和温度墙是非常有道理的。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8代酷睿紧箍咒? 再议笔记本降频事二三//nb.zol.com.cn/643/643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