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比拼到“软”服务
提到Intel,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CPU。
以集成电路、半导体业务为根基而发展起来的Inte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硬”实力为主导的一家公司,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与竞争对手AMD杀的难分难解之时,更是给大众留下了Intel的“硬”形象。
然而面对摩尔定律越来越接近极限,以及全球PC市场不断萎靡的现实,如果依然还把主要业务放在硬件上,那么对于Intel本身来说,或许就会像仙童那样走向没落。应对危机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主动求变获取新生。
硬实力方面,如今的Intel已经难有对手
对于芯片巨人Intel而言,在PC硬件领域已经很难再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处理器工艺制程越来越接近1nm、最低功耗越来越接近1W,而决定CPU性能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主频很难在正常情况下突破4.5GHz,这些因素所具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Intel在过去几十年中赖以成功的处理器,其本身在很多参数上都已经越来越接近极限。因此我们看到,虽然酷睿带给用户完全不同于奔腾时代的高性能体验,但随着极限来临,其本身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小,新生代产品的革新周期也逐渐拉长,进而给人一种“Intel是不是在挤牙膏”的疑问。
那么,Intel在可能出现的危机降临前是如何应对的呢?
目前,Intel正在做的就是从“硬”比拼到“软”服务的开拓。以往由于竞争对手AMD的紧追不舍,使得Intel在硬件上始终紧绷着神经,尤其是在AMD超越Intel的那几年中,更是卯足劲不敢松懈。在这样的背景下, 想要在其它领域有所建树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近些年随着Intel在硬件比拼中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在移动处理器上彻底压制AMD,Intel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涉足其它领域的创新与技术支持。
从Intel成立软件事业群,到开始注重游戏、安全等软件领域的技术支持,再到收购知名安全软件迈克菲,这一系列举动表明Intel已经从单一的芯片硬件制造商发展为软硬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公司。而Intel在软件方面并非主打APP开发,而是做为幕后支持者为软件开发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亦或是SDK软件工具包,以帮助开发者更加了解基于Intel硬件的设备特性,从而开发出流畅、稳定、安全的软件。
此外,Intel并未在硬件方面完全放手,而是通过与更多新兴企业合作,力求在不同领域构建出完整的生态圈。比如在刚刚结束的IDF 15上,Intel就邀请了来自国内的一流硬件技术厂商参展,像拥有先进触控和指纹识别技术的汇顶科技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家。
目前汇顶科技的所有芯片均支持Intel平台,而且其平板触控芯片已经进入Intel平台的参考设计当中,同时在与Intel的合作过程当中,汇顶也获得了来自Intel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其技术能够更加出色的应用在相应的平台之上。
由此可见,在从“硬”比拼到“软”服务的转型过程中,Intel始终是在坚持硬件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去完成软件支持的拓展。因此,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就断定Intel这些年进入了挤牙膏阶段,其实对于Intel而言是不公平的。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