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时代:独显遭受巨大挑战
2011年,对于集成显卡而言无疑是一个分水岭。
以往电脑主板上都设计有北桥与南桥芯片。北桥靠近CPU,与CPU之间“通信”密切,北桥决定了主板所能够支持的CPU种类、内存类型与容量、以及主要的高速扩展卡槽(如一般给独立显卡用的PCI-E等)的类型与数量。此外如果有集成显示单元(即“集成显卡”),也包括在北桥之中。因此,其所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后期甚至会给北桥芯片配置独立的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这对于笔记本电脑这种讲求便携性的产品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障碍。
于是,英特尔与AMD从2011年开始,将北桥的功能融合到了CPU中,而其中的GPU也随之被融合到CPU中。自此之后,CPU性能提升的标准不再是单纯的运算速度、工艺制程等传统方面的提升,融合到CPU中的GPU性能提升,同样也是整个CPU性能提升的一个部分。
AMD率先推出Fusion平台,拉开了CPU/GPU融合大幕
而在GPU性能方面始终落后于AMD的英特尔,也开始将GPU性能提升作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Intel HD Graphics就是在这种情势下诞生的。
有了新的名称,自然需要有焕然一新的性能表现。第一代核显随SandyBridge而言,与当时NVIDIA GeForce 600系入门级独显的性能不相上下,虽然没有完全超越,但也让集成显卡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堪比独立显卡的性能表现,对于当时的业界而言,无疑是一种震撼。
AMD第一代单显同样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实际性能表现略优于对应的入门级独显,并且领先Intel HD Grphics不少。自那时起,独立显卡的地位受到了来自集成显卡的猛烈挑战,英特尔与AMD自身在图形性能方面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集显也并不再是性能羸弱的代名词,独显也被逼上了性能提升的快车道。
此后,无论是英特尔核显还是AMD单显,每一年都在性能方面有着本质性的提升。第二代酷睿的HD 3000、第三代、四代酷睿的HD 4000系核显性能均与当时所对应的入门级独显不相上下,甚至略有超出。
AMD方面,从Radeon HD 6000系单显到如今的HD 8000系单显,同样比对应的入门级独显性能更强,一时间,入门级独显将被集显取代、独立显卡将被集显取代等声音甚嚣尘上,成为了用户之间争论的焦点。
从2011年到2014年,短短三年时间里,集成显卡的性能飞跃有目共睹,然而在这背后,难以赶超中端独显的事实也不可否认,集显能否取代独显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否定的答案。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