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中国台湾威盛电子隆重发布了针对移动平台的C7-M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处理器C7-M、配套的主板芯片组VIA CN700 IGP 芯片组、以及各种最新的前沿技术。现在我们已经了解:VIA的C7M处理器以及其诸多技术特色细节,但你是否对威盛电子的全线处理器发展史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台湾威盛电子的处理器发展简史。
说VIA的处理器发展历史,不得不提到早些年间的一个CPU品牌Cyrix。这是一个曾经和Intel、AMD三足鼎立的CPU生产提供商,一度也曾经辉煌笑傲江湖,但由于产品性能和定位的错误而最终没能支撑下去,1999年秋季被中国台湾威盛电子收购。其实,Cyrix还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对手,虽然其产品性能并没有多少出色的地方,但其推出的“GX系列”产品,这是第一颗将声卡和显卡集成到CPU里面的整合型产品,它充分的表现出了ALL-IN-ONE的理念,用户只要在其产品上添加上内存和驱动器就可以了,其成本大大下降,掀起了一股低价电脑的风潮,打击了INTEL高出高走的价格策略,时至今日,ALL-IN-ONE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整合产品越来越多,可以说和CYRIX是分不开的。
1999年,中国台湾威盛电子收购Cyrix,并在2000年二月份,推出了自己的处理器--Cyrix III,这款处理器面向的是低端处理器市场,其矛头直指Intel的Celeron处理器。此款处理器采用的是Joshua核心,但它的主频太低,兼容性较差,整体性能不近人意,并未引起多大的市场关注。不过很快,威盛电子重振旗鼓,力推采用WinChip核心的Samuel处理器,而此款处理器仍然定名为Cyrix III。
威盛电子的新Cyrix III是由Texas Austin 的Centaur 小组设计出来的全新产品。过去IDT的处理器设计子机构Centaur由WinChip而出名,这种芯片应用于低成本的PC与Internet设备中。由于Cyrix品牌的知名度高于WinChip, 威盛选择将Centaur的设计打在Cyrix的旗号下。新款Cyrix III--实际上是唯一的Cyrix III,最终放弃了并不被人接受的的PR分级,改用真实频率值标称。不过,由于Cyrix III仍没有整合L2 Cache,发布之后众多媒体的测试结果还是不甚理想。于是威盛电子痛定思痛,终于决定推出改进版的Samual 2核心,这次整合有了64K的L2 Cache。
Samual 2是威盛电子Samuel的后续产品,在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因而性能更强。虽然内部核心不一样,但两者在封装上还是很相象的。Samuel 2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64KB的L2 CACHE;其次使用了0.15微米的生产工艺,使其功耗更小,所需的电压更低,时钟频率也提高了很多;另外Samuel 2特别为MS OFFICE、浏览器等办公软件作过优化,但没有为3D 应用程序优化,在商业应用测试中的表现和赛扬差不多,但在 3D性能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工艺和低电压,Samuel 2仅用散热片就可以完成散热工作,无须其它的主动散热设备,这些很受OEM市场的欢迎,而且这样能有效地降低噪音,更适合因特网设备。这颗CPU第一次露面是在CeBIT2001上。
2001年6月,威盛电子也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导入台积电最先进0.13微米制程的CPU芯片 VIA C3,及另一款号称芯片面积(Die Size)全球最小、适用于笔记型电脑的处理器―― Mobile VIA C3,这两款CPU都以低耗电、低热度为主要特色。虽然Mobile VIA C3在主频上与英特尔和AMD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发热量和功耗,还有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芯片面积也非常小,威盛公司称它是当时全球芯片面积最小的处理器,性价比相当高,正如威盛电子总经理陈文琦所说,Mobile VIA C3的推出,显示了威盛积极开发笔记型电脑处理器市场的巨大决心和技术实力,未来将会不断有更好的处理器推出。而事实上该处理器的推出也算是比较成功的,当时确实给英特尔带来了不少的威胁,一时间基于这一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大量出现在市场上。
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快是令人瞩目的,在2002年3月,威盛再次推出了采用覆晶针脚栅格数组封装的新一代VIA C3处理器,运作频率达到933MHz,内建全速运行的128KB的L1 Cache和64KB的L Cache,支持100/133MHz前端总线、MMX/3DNow!多媒体指令集等技术规格,同时具备了进阶的低耗电与低发热量设计,在不牺牲运算效能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最大的电池使用效率。由于具备超低的1.35伏运作电压与6瓦的平均消耗电力等特色,新一代的VIA C3处理器为当时业界专成为当时笔记型计算机所设计的处理器中最为省电的一款产品,而且它与当时标准的μFCPGA 脚座(Socket)平台完全兼容,能快速地完成系统整合,协助客户切入笔记型计算机、平板式(Tablet)PC、Web Pad等等快速成长的可携式信息装置市场。这一举措使威盛再次成了市场的瞩目点。
2003年7月份,威盛电子向全球宣布继中国芯C3之后再次推出一款为笔记本电脑量身打造的新式处理器:汉腾。“汉腾”是一款基于C3“Nehemiah”处理器内核架构的处理器,当以最高速度运行时,最大耗电量为11瓦。最小耗电量大约是8瓦,比台式机版本“Nehemiah”处理器的耗电量低4瓦。威盛还在这种处理器中采用了“PowerSaver 2.0”节能程序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耗电量减少50%。汉腾采用了0.13微米的制作工艺,前端总线133MHz,起始频率为1.0GHz,其沿用了EPGA封装(35 X 35毫米,368针),并继承了C3处理器的众多优点。由于采用了低耗电、低热量的“CoolStream”架构,汉腾处理器促使传统笔记本电脑厚重、耗电、高噪音的缺点彻底改变,一跃成为高效能、低噪音、使用时间长,同时也引领笔记本电脑走向更轻薄便携的境界。
2005年秋,威盛电子发布的C7-M处理器是移动版C3、汉腾之后的第三款移动处理器,也是威盛电子这么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坚持在处理器市场上坚持的最近结果。对于C7-M。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的报道,详细的介绍请参阅本站其他文章。05年冬,威盛电子的C7-M处理器已经正式投产,并已经有厂商生产出了基于这一处理器的笔记本样机。我们看到:无论在哪个年代和阶段,与英特尔和AMD的同类产品相比,威盛处理器都有着发热量和功耗更低,价格更便宜等优点,都是市场上非常不错的处理器,不但如此,该公司从1999年收购Cyrix公司至2005年对处理器领域都满怀激情,紧跟市场步伐,不断推出新品来与竞争对手抗衡。但受限于公司的定位以及研发规模和技术实力,威盛电子的处理器产品都不能完全打败对手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但这不重要,持之以恒的推新和自身的低功耗等技术特长的坚持,使威盛电子一直是Intel和AMD所敬佩的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威盛电子的移动处理器C7-M能够赢取更多的市场分额,为国人争光。
在欣喜的看到威盛电子移动处理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其移动CPU正在逐步的发生变化。过去的产品,无论是C3还是汉腾,威盛电子都将性能作为自身产品的主要速求点。但从汉腾开始威盛 已经开始重视功效,第一次整合了威盛PadLock数据加密引擎。这是一种在硬件中执行任务的随机数码产生器,能够在网络或互联网上提高安全性。我们看到本次的C7-M同样整合这一引擎,并加大了对这一技术的宣传,可以看出威盛 正在刻意的引导消费者扭转一个观念,那就是威盛正在逐渐扭转其移动处理器的侧重点,由过去注重效能转变为现在侧重功效。
现在,移动处理器市场一家独大,Intel占据着一半以上的市场。AMD的处理起虽然在桌面市场给了Intel很大压力,但在移动市场还不足以撼动Intel的大旗。不过我们也看到:随着本次威盛 电子的高调挺进,移动市场现有格局必然会重新洗牌。而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大打安全与节能两大王牌的威盛 电子带给整个笔记本市场一个全新的选择。就我们的测试来看,C7-M完全有能力在市场上占稳脚跟,因为它的独有特色正是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