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造福人类”,看起来是一句很虚的话,但终究还是要看是谁在说这句话。
近年来,英特尔的转型速度让人咋舌。从一家专注于PC领域的半导体芯片公司,到如今立足于整个科技行业的数据公司,英特尔将自身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逐步让技术、数据实现增值,让这些“虚幻”的东西成为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新动力。
近日,英特尔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合作,将无人机、大数据分析、3D扫描建模等技术运用到长城的修缮保护工作中来,这可以说是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的典型案例。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先生认为:“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不断进入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这是一个大趋势,也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英特尔公司携手合作的最佳契机。长城作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其知名度和自身价值对于此次合作的开展也起到了很好助力作用,我们双方都有意愿搞好眼前的合作和进一步探索继续合作的项目。”
过去,长城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以人力为本。即便是位于险峻地势的城墙,在进行测绘、检查、修缮时,也都是交给专门的施工方来进行,很少使用到高科技设备。然而,如果仅靠人力去进行长城的修缮、保护的话还远远不够。以慕田峪长城为例,每年游客数量有120万之众,对于城墙的损耗和破坏速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像得到。
励小捷先生认为,长城不能年年修,也不能不分具体情况的盲目修缮,因为长城既是一个文物,又是一个景观。长城作为文物,我们要把它修旧如旧。作为一个景观,则要保持它的历史风貌。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什么状况不需要特意去修缮,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就需要数据分析作为参考。
利用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将长城的三维建模构建出来,同时也可以预先做出修复之后的模型。哪里需要修缮,需要怎样的方案去修缮,需不需要去修缮等等这些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变得更加方便。
英特尔公司全球品牌营销副总裁Alyson Griffin女士说:“对于长城保护修缮所采用的无人机,并非针对消费市场所推出的普通无人机,而是专门为了远程的检测以及精密的检测所设计的。其检测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别,这样的扫描数据可以非常精准,建立的模型也会更为精确。与此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于数据分析,并做出预测,用来制定不同的修缮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保护长城。”
据悉,本次英特尔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主要是针对箭扣长城的修复项目。项目持续时间为一年,而使用人工智能和无人机对长城进行建模这项工作,是阶段性的工作,每一个施工阶段都会有针对性的建模,力求达到最为精确的数据采集。同时,这也是以往各个省的各个段落的长城修复中,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精准的三维建模,堪称里程碑式的一次合作。
影响无人机作业的最大因素是风,尤其在长城这种位居险峻的地方更是如此,那么英特尔是如何能够保证在作业过程中,无人机不会出现问题的呢?
首先,参与本次项目的无人机飞手均为专业飞手,会根据项目进行时的天气情况来决定无人机作业是否进行,如果不符合作业条件,就会终止作业进程,等待适合作业的气象条件到来再进行作业。
其次,参与本次项目的英特尔无人机产品,此前也被应用于跟踪监测北极熊生态的项目之中,在北极这种恶劣气候条件下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在长城这种相对来说更好的环境下,也不会遇到太大问题。同时,即便飞手对无人机失去了操控主动权,那么无人机自身的程序系统也可以将无人机带回到安全位置。
此外,在保护长城项目之前,英特尔与德国合作展开的一个天主教堂修复、监测项目与长城项目有着很多相同点,这位英特尔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
多重保障之下,利用无人机来进行长城保护工作是基本不会出现技术性问题的。
总体而言,无人机技术还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英特尔自己也在初步探索阶段。但是英特尔始终希望让无人机能够替代人类做一些危险性高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英特尔已经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在蓝鲸追踪、北极熊追踪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与德国开展的教堂修复和保护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领域的尝试。
“用技术造福社会”是英特尔现阶段努力推行的项目,这其实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也是针对全球范围内的。英特尔希望将更多的技术带入到造福人类社会的领域中来,让科技成为改善人类工作、生活的源动力。
此外,从一家单纯的半导体芯片公司,转型为以数据为核心的公司,英特尔在大数据发掘、应用等方面都走在了业界前沿。正如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所言:“数据是未来的石油!”如何将数据妥善运用,并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价值,让数据不断增值,是英特尔未来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利用新技术保护文化遗产 英特尔让数据实现价值//nb.zol.com.cn/686/686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