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电商平台,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国内 B2C 领域,京东和淘宝商城代表了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以京东为代表的绝大多数 B2C 本质是“网络零售商”,通过赚取进销差价来获得利润。而淘宝商城则走的是 B2B2C 平台模式,即“虚拟商业地产”模式,他们本身不供货,通过向平台上的商家收取佣金来赚取利润。
2011年9月,淘宝商城对所有零售形态全面开放,开始构筑新的 B2C 生态系统,包括凡客诚品、库巴网、1号店、银泰百货、NOP、麦考林、乐淘等在内的 38 家国内 B2C 网站进驻淘宝商城。这些“入淘”开设官方旗舰店的 38 家企业中,规模国内排名前十的垂直 B2C 就占六家,只有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极少数 B2C 明确表示不会加入淘宝商城,而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网购平台。
众多 B2C 投怀送抱的理由很简单——快速获得巨大的流量。对于以做品牌为主的 B2C 电商来说,在哪里卖产品都不是问题,重点是卖出去。大树底下好乘凉,淘宝商城的流量能够让自己马上获得消费者的注意。数据显示,中国每天的网购流量中,淘宝系拥有的流量占据 50% 以上,而所有知名的垂直 B2C 和团购网站加在一起也不过 20% 多。
在凡客这样的网站进驻后,原本淘宝商城中经营服装类产品的代理商会受到冲击,通过这个方式,淘宝商城可以清理一批实力不济的代理商,那些月销售额低于 30 万元的,甚至不再与其续签。有一定经营规模的 B2C 网站、官方品牌专营店、有实力的品牌代理商,今后将成为淘宝商城的重点招商对象,这可以帮助它更好的防御来自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 B2C 网站的进攻。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网购市场的交易额增长了 74%,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网购
我们再来看看京东商城。京东早期的成功源于在 3C 领域的低价优势。用低价来扩大销量,再用销量来说服更高层的代理商为其供货,甚至是厂商直供。当一个产品日订单量稳定在 500 个以上,京东商城会绕过经销商试探性地与厂商接触,以取得直接进货权限,这可为京东商城赢得更有诱惑力的进货价格和促销费用。京东的低价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毛利来实现,CEO 刘强东曾表示京东的毛利率不高于 10%,与之相比,国美和苏宁的毛利率都在 17% 左右。
从 2010 年开始,京东也在打造自己的开放平台,通过与众多品牌商、独立电商的合作,京东商城将产品拓展至家居类、鞋帽服饰、钟表首饰、个护化妆等产品,通过一种新的途径实现联手做大市场的目的。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前期投资建立的平台为自身赚取利润,使网站信誉、后台系统、仓储库房等使用率实现最大化。
和淘宝商城相比,京东商城更像是独立电商的渠道,只要把产品给京东,它就会保证物流等后续环节;而淘宝商城则更像是订单平台,独立电商从淘宝商城获得订单,再通过自己的销售和物流体系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B2C 的发展速度远高于 C2C,和美国一样,未来中国的网购市场也将以 B2C 为主
和以上两大互联网企业相比,来自传统零售行业的巨头——苏宁易购也有自己的独家优势。苏宁已有的供应链整合、人才、客服、信息系统,是其他 B2C 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资源。这其中最令人羡艳的,是苏宁那如毛细血管般完善的物流系统。
苏宁在 2008 年已经开始打造自有的物流基地,计划在 2015 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建造 60 个物流基地,每个辐射半径至少 150 公里,预计覆盖住全中国的主流消费者区域。现在已经有 6 个自有物流基地建造完毕、投入使用,18 个在建,十几个城市已经规划完毕,随时可能开工。
此外,苏宁电器在 2005 年用以替换老 ERP 系统的 SAP 系统,能支持超过 1 万亿元的销售量,再加上苏宁电器行之多年的“1200工程”人才培育计划等实体优势,都带给苏宁易购在线发展所需的各种雄厚资源。
- 第1页:中国B2C市场,榜首三强已基本确立
- 第2页:三大电商平台,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