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具体说说,广大PC爱好者们极易遭遇的问题和最为关心的问题,希望浮光掠影的归纳和建议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PC产品可以大略分为显示器、外设(不含音响、手写笔等独立性领域)、机箱电源、CPU、板卡、散热器这些品类。不同的品类,各自有其特点,我们首先说说他们的二手共性棘手难题。
包装相当麻烦
一:包装是个大问题。在多数场合下,全新未开封的产品也会被直接视为是二手产品,买家视卖家在原价基础上让渡“开包费”为理所当然。当然,特意标注全新未开封的二手产品,尤其是整机,还是会比其他东西贵上一些,这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运输带来的包装破损怎么算?买家破坏了卖家的一次性包装后又无法达成一致了怎么算?以包装要挟卖家到手刀怎么办?通常来说,这些都没有特别明确的手段来应对。
一手 二手价格互相影响 还有外部条件影响
二:价格沟通存在障碍。在上一条中我们提到了到手刀的问题,这其实是普遍现象。在一些社区,过高的标价会被管理员标为黑亮。反过来,另一些相对开放的地方——比如贴吧,大刀队饥渴难耐早已成为广为流传的语言梗。由于价格的形成需要依赖部分社区、交易平台乃至实体店奸商的互相比较,不同人的心理基准不同,也给贩子带来空间。每当技术新品发布,亦或是其他因素导致行情波动,总有人挂上高价、低价的招牌,却拒绝成交,用来打压或者抬高某些产品的价格,干扰正常的交易秩序。在虚拟货币行情起伏的时刻,显卡市场被这样冲击得七零八落,早已不是一次两次。
成色问题非常棘手
三:品相和成色认定缺乏权威性。在某些细分领域,新和旧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CPU散片就是如此。某些洋垃圾CPU需要被打孔、甚至抛光顶盖才能进口到内地市场,成色战斗仿佛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在市场上也可以算成新品。对于笔记本、外设等以整体方式存在的快消PC产品来说,新旧又是很多人特别在意的属性。即使是线下面交,交易双方也找不到真正公正的对象来评判成色,顺丰到付满中国飞的包裹更是给买卖双方带来无穷的口水。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拖出去剁点啥?小议PC产品二手价格之殇//nb.zol.com.cn/693/6933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