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Y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38年前的1985年。彼时,中国改革开放步入第七个年头,新兴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眼界逐步拓宽。摸索、尝试、创新让整个社会蓬勃发展。但在那个时候,电脑行业方兴未艾,一片蓝海。步入改革开放快车道的中国社会,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性能处理器有了更多的需求。就在那一年,伴随着一家名为Intel的公司的到来,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优秀的产品质量,迅速赢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

    在随后的38年时间里,英特尔秉承“植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在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同时,也以支持中国IT产业发展的方式,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直到今天,英特尔依旧在为中国IT产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技术部总经理高宇所言:“回首以往,英特尔确实是整个PC产业,甚至是整个IT产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方向的引导者,也是很多产业发展的贡献者。”

    那么现如今,英特尔在PC产业发展层面有哪些新目标?又有哪些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面对已经到来的AI时代,英特尔又有怎样的技术力量来支持其发展呢?

    ·绿色PC:践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

    不少人认识英特尔,是从处理器开始的。但事实上,英特尔不仅仅为PC提供处理器,很多开放性的行业标准,要么是由英特尔牵头制定,要么就是英特尔深度参与其中。如U盘、USB接口标准、Thunderbolt接口协议、Wi-Fi、PCIe、ATX等等不胜枚举。

    当下和未来数十年里,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明确,英特尔也已开始携手生态伙伴,协同推进绿色PC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绿色PC行业标准的制定。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PC作为现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性设备,存量庞大,随之而来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递增。而要让PC产业达到双碳目标与净零愿景,不仅仅要关注PC设备部署以及使用之后的碳足迹,更是要将碳足迹纵向延伸到PC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从设计,生产,制造,物流包装,到运行,维护,再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等环节,都需要引入节能减排和绿色的设计和考量。

    不过,在针对绿色PC产业价值的剖析中不难发现,其发展不能靠某一家企业、某一个机构就能够单独推进,而是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协同创新。因此,兼顾技术创新与生态体系建设的英特尔,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推进绿色PC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3年4月12日,“中国电子学会绿色计算机标准工作组”正式宣布成立,工作组主要开展了绿色计算机全生命周期以及相关分级分类、评价和评定等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作,并积极促进计算机行业的低碳节能技术创新发展及行业应用。英特尔作为工作组的积极参与者,与产业生态合作伙伴积极响应政府双碳目标的号召,合力推动绿色计算机产品落地,助力低碳环保的转型。

    英特尔在PC领域通过发挥自身创新基因,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与中国电子学会绿色计算机标准工作组合力推动绿色计算机产品落地,从底层技术支持,到生态体系创新,再到规范化、标准化导向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一整套推进绿色PC产业发展的闭环体系。这对于当下绿色PC产业的起步以及未来发展,都起到了基石性的驱动作用。

    ·授之以渔:英特尔致力驱动本土终端行业创新

    进入2020年代,PC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技术的出现要求PC设备不断创新的同时,也给英特尔这样的上游厂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的变局,在CEO帕特·基辛格回归之后,IDM2.0、4年5个节点推进等重要战略被推上日程,英特尔在自身业务探索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激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特尔力求驱动本土终端产品行业创新。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首先来聊聊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

    对于NAS,大家熟悉的品牌可能是群晖、威联通、华为、极空间等等,但其实英特尔的NAS业务至今已经做到了第6个年头。

    根据Enterprise Storage Forum的行业报告来看,到2022年底,全球NAS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预计在2022年-2028年期间会保持20.3%的年复合增长率。其中亚太地区是未来成长最快的一个区域。基于此,英特尔对NAS市场制定了相应目标,依托英特尔CPU的先进技术和优势,服务对存储有定制需求的商用和家用用户,满足特定细分市场使用场景,进而推动用户最终的使用体验提升。

    借助英特尔硬件平台,NAS设备拥有丰富和可靠的算力保障。同时,根据英特尔CPU性能与价位,NAS设备也实现了进一步细分。如基于赛扬平台构建的Good级产品;基于酷睿i3i5i7、i9平台构建的Better级产品,以及基于至强服务器、至强D服务器芯片的Best级专业型NAS设备。

    通过细分化,如今的NAS设备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用户人群的特定使用需求。

    接下来是英特尔的MiniPC业务:NUC。

    Windows Mini PC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与英特尔NUC深度绑定在一起。NUC产品的设计、配置、电源管理等诸多解决方案,现如今依然在被行业其它品牌所广泛借鉴和使用。

    在MiniPC创新之路上,英特尔坚持两条道路:一方面,英特尔在自己的NUC产品线上不断做产品迭代和形态创新,基于首颗英特尔CPU+AMD GPU芯片打造的冥王峡谷NUC;首个“3I”平台(英特尔CPU、英特尔GPU、英特尔芯片组)的猛兽峡谷NUC等等,都是英特尔NUC产品线独特且经典的产品。

    另一方面,英特尔也在与中国区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一起,基于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基于不同OEM品牌之间的自有产品认知,来推出OEM和ODM的Mini PC产品形态。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个人消费者和行业客户带来一个全新的PC体验。

    同时,不同形态、不同性能的产品,也能同时满足家用、商用、垂直行业等多场景应用需求。当下,MiniPC关注度越来越高,联想、惠普、戴尔、华硕、Acer、小米等传统品牌之外,零刻、MINSFORUM、极摩客等新兴品牌也涌现出来,共同撑起了MiniPC这片红海。

    工作站,也是英特尔最为重要的终端设备之一。而且工作站是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高计算力设备,传媒、影视制作、后期制作金融,医疗,制造,运营商等等领域,工作站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关键设备。

    面对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下的不同算力需求,英特尔提供了性能强悍的至强级处理器,提供了ECC内存,同时也能够提供数据中心级的GPU算力支持。在性能、稳定性、专业性和可扩展性方面,英特尔硬件平台独居一档。

    近年来,中国工作站市场依旧在稳步且快速增长,每年9%的增速颇为可观。面对这种趋势,英特尔制定了三个重要方向:

    其一,定制和复合计算化。通过高度定制化,以及基于CPU、GPU、FPGA等不同计算单元,精准满足特定客户的算力需求。

    其二,云和移动计算化。将传统以台式机为主的工作站设备拓展成笔记本等多形态,且具备出色移动能力和云计算能力的设备,以满足当今用户普遍的移动场景下的高算力使用需求。

    其三,AI化。随着AIGC落地,算力需求迅速提升,而工作站这样的超高算力设备,就成为AIGC最佳的承载体。英特尔从CascadeLake开会,到IceLake,再到在Sapphire Rapids这样的具备超强AI算力的平台,通过制程技术演进、架构设计优化、引入第三代深度学习加速以及AMX加速器等等,大大强化了英特尔硬件平台的AI算力。同时配合OpenVINO这样的AI开发软件包,可以从早期开发阶段就完美适配英特尔硬件平台。

    此外,在驱动中国终端行业创新过程中,英特尔坚持中国制造,坚持针对中国应用的深度优化,坚持针对中国客户的精准服务,以生态为核心,共同驱动终端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适应疾速变革下新的市场环境与用户需求。

    ·雷电5:为PC终端设备相关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PC等终端设备之外,英特尔在接口标准化方面也在不断努力,一方面提升接口的速度、兼容性、扩展性、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CPU芯片内控制器集成的方式,以及与相关组织合作,开放接口协议,取消授权费用,推动像雷电这样的高性能物理接口向PC设备普及。

    在英特尔总体战略里,连接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今年,英特尔相继公布了全新的雷电5、Wi-Fi7等新一代连接技术。接下来我们以雷电5为例,看看英特尔在这方面的战略布局。

    今年9月,英特尔正式公布了雷电5接口的相关标准。它的最高带宽达到120Gb/s,双向带宽达到80Gb/s,是雷电4接口的3倍。同时保持了雷电接口一贯的兼容性与扩展性。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借助超高带宽,雷电5也带来了众多全新功能与非凡体验:

    首先,雷电5可同时支持多个8K显示器扩展,单个接口即可同时支持三台4K144Hz刷新率显示器,最高可以为游戏玩家带来540Hz刷新率支持;

    其次,外部固态硬盘、eGFX扩展(外接显卡)以及创作工具等设备的带宽提高2倍!

    其三,雷电5最高支持240W供电,未来游戏本也可以直接通过支持雷电5接口的显示器反向供电,不过具体供电规格需要厂商去做选择。

    此外,雷电5完美向下兼容USB4、雷电4线缆,兼容雷电3、USB3、DP2.1特性,降低升级成本。与普通USB接口相比,雷电5在性能与功能层面的表现更加出众,而且基础性能水准就达到了高规格。

    雷电5也可以兼容各种不同平台的设备,只要通过雷电5标准规范认证即可支持,即便AMD平台、高通平台的设备,也能支持雷电5,同时英特尔也不会收取任何授权费用。

    基于雷电5接口强大的综合性能,未来PC设备将获得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更加广泛的外部设备扩展能力,更强悍的供电能力,这将为PC终端设备相关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秉承开源理念是软硬件协同优化及AI创新的必经之路

    随着单一计算平台时代逐渐远去,单纯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的战略显然已经跟不上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摆在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芯片公司面前的,是要尽快适应多元化、多模态设备的“新时代”,以及这个新时代下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谁拥有更强的整合能力?谁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芯片客制化需求?谁能在芯片以外构建更为完整的,包含软件、安全、封装等关键环节的生态链?谁能够以开放、包容、接纳的态度携手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才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大势所趋。

    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对高科技产业带来的冲击,以及生成式AI应用全面爆发,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而英特尔所要做的,就是让AI相关应用,与自家硬件更好地进行适配,从而通过酷睿、至强、锐炫、Gaudi2等强大的CPU与GPU硬件,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使用AI,进而大幅提升生产力效率。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OpenVINO】

    面对这样的趋势,英特尔早在四五年以前就推出了OpenVINO平台,并积累了众多客户。它是一个全开源系统,可以帮助用户优化模型。同时它也可以进行跨平台部署,利用不同硬件特性达到最好的性能体验。

    作为跨操作系统的平台架构,通过OpenVINO开发的任何AI模型不仅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也可以把它轻松地移植到Linux上去,甚至还可以兼容MacOS。因此如果开发者使用OpenVINO来开发AI模型,就可以得到一个跨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提升了AI模型开发的移植的便利性。

    【oneAPI】

    OpenVINO之外,oneAPI也是英特尔手里的重要武器。在XPU领域里,英特尔希望能够构建一种基于多处理器的、跨厂商的统一编程模型,以便于让开发人员代码有更好的移植性。这个移植性不仅体现在代码的可移植性,也体现在性能的可移植性上。

    oneAPI就是为此而生。它是由社区共同推动,由英特尔参与的,通过开放行业标准的方式,借鉴和结合了全世界主流的技术标准以及开源的实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共同推动全球对异构计算系统,以及在中国共同推动的一个系统。

    【WebAssembly】

    在PC等终端设备上,Web应用是一个重度应用。当用户打开计算机时,浏览器是最为普遍、耗时最长的应用窗口之一。此外,视频会议软件等一些在线社交类工具,同样也是基于Web协议去开发的。而现在,Web应用也进一步延伸到了AI层面。

    作为Web开发者,只要写的程序能够和标准API兼容,就可以运行在任何一个符合兼容性协议的Web浏览器以及平台上。这个思路和想法在PC软件领域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在PC领域,整个架构设计使得人工智能的能力也可以在W3C这样的协议中被广泛使用。英特尔的CPU、GPU,以及最新推出的NPU,在WebAI当中可以做到无缝地接入到Web的软件栈当中。所以从软件栈的角度来看,只要开发者可以按照原来的方式开发标准的WebAPI,开发者的软件就可以应用到英特尔针对AI所开发的硬件加速能力上。

    为此,英特尔布局了Web Assembly,它允许本地程序运行在CPU上。同时英特尔刚刚完成了WebGPU标准化的工作,并且在谷歌Chrome浏览器以及微软Edge浏览器上实现了产品化,因此可以在Web开发当中直接利用到GPU的算力。同时,新引入的名为Web神经元网络(WebNN)的WebAI标准化协议正在起草当中,完成之后,Web开发者就完全可以利用WebNN的API接口写Web应用,所写的应用可以完全用到英特尔平台对Web的加速功能,其中包括CPU、GPU以及NPU的全部能力。

    WebNN的重要目标就是利用CPU、GPU以及NPU不同的架构给到跟Native code相近的性能,以给Web开发者带来堪比本地开发的更好体验。

    【Android on PC】

    在AI之外,英特尔在软件生态系统上的另一个主要关注点,就是“Android on PC”这一生态的建设。

    就中国市场而言,全球35%的安卓用户在中国,安卓应用商店的消费量和流量也非常惊人。不过中国的安卓生态有其自身特点,其中包括安卓的碎片化,以及在安卓应用当中有不同的加密保护技术。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使得应用程序兼容性变得非常有挑战。

    针对这一挑战,英特尔与本土合作伙伴积极探索,从去年开始,携手腾讯应用宝共同攻克难关。今年上半年,腾讯应用宝电脑版移动应用引擎正式推出,它整合了大量安卓应用,并针对PC大屏特点做了优化,使安卓应用和游戏体验得到明显提升。该技术基于英特尔Bridge技术以及Celadon开源项目技术开发,因此在硬件、系统兼容性方面完美呈现到了用户面前。

    在提到软件时,其实通常会伴随着开源。开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创新、增进合作。所以无论是面对AI,Web,还是Android on PC这样的应用场景,英特尔坚持的核心原则都是开源与生态合作。开源的优势在于,当开发者使用英特尔解决方案的时候,所有的软件、硬件、安全保障都已经做好准备。

    生态方面,在推进AI加速创新过程中,包括RedHat、Canonical、SUSE等国际厂商,以及OpenEuler、Open Anolis OS等本土开源厂商在内,都是英特尔坚实的合作伙伴。把英特尔在硬件的、软件上的创新和其他厂商的创新,通过Linux发行版,更快地让开发者进行使用,是英特尔赋能开发者、赋能合作伙伴的最直接体现。

    ·注重人才培养,让软硬件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其实对于英特尔而言,“生态”二字绝不仅仅只局限于特定的软件或硬件,同时还要兼顾上下游和源头。因此,英特尔极为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深厚的人才储备,可以让软硬件生态体系步入良性循环。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正如英特尔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谢晓清所言:“我们知道开发者生态的健康发展,其实离不开青少年的启蒙教育、大学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不断加速和融合,培养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队伍成了当务之急。可以说,数字经济是人才为先。因此,英特尔一直将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为最最优先的事项之一。我们始终秉持植根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推动共同发展。”

    自1993年起,英特尔就在中国启动了第一批人才培养项目,在北京、上海、成都的五所高校设立奖学金,并为每一位奖学金得主配备企业导师。到现在,英特尔已经积累了900位奖学金获得者,奖学金项目也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武汉。同时,英特尔也是全国最早开始探索产学协同培养工程人才的企业。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校企共同打造“创客-授课-创新实践-直通就业”一条龙、全链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学习方式的演变。尤其是近三年来,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飞速转变,成为常态。在这种背景之下,技术可以做怎样的融合与服务,就是英特尔近年来在探索的课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英特尔技术方案团队推出了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双师课堂”。通过在终端两位教师的互相配合,英特尔尝试着能够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将教育公平理念加以实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英特尔也做了一些有趣的探索,比如原来针对偏远地区的支持,英特尔是会去捐赠一些硬件设备,而“双师课堂”这样的方案,则可以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够聆听名师课程。同时通过更多课程内容以及更多的开眼界、长见识的数字课程,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大的世界。甚至还邀请到奥运冠军吴静钰,北京天文馆前馆长朱进、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李秀菊博士等运动员、科学家、科普研究专家、理论人员、知名教师等做知识分享。通过数字化,破解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特尔在教育方面有着很长期的投入,其中很多项目有着20-30年的历史。如今,英特尔依然在持续进行着一些相关项目,如英特尔中国学术大会,英特尔中国学术英才计划,英特尔奖学金项目,AI for Youth数字化能力青少年项目,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等。随着AI兴起,英特尔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球最大的平台——英特尔人工智能全球影响力嘉年华,为AI创新提供了专业舞台。

    ·推动AI向更安全、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其实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于英特尔而言,AI是未来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向。但其实英特尔关注AI领域,并进入AI领域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在明年即将上市的第一代酷睿Ultra笔记本中,得益于MeteorLake平台集成的NPU,AI将成为重要的产品亮点。

    不过,AI在发展的以及大众化普及的同时,也需要去重视和规避一些问题。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随着AI在个人电脑上的广泛应用,有必要采取措施规避一些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从技术层面来看,英特尔将发挥自身在芯片设计、异构计算、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方面的优势,为AI内容审查和过滤算法提供硬件支撑和系统加速。例如,在PC平台上加入专用的AI计算单元VPU,利用CPU与GPU、VPU的协同计算提升计算效率,为内容审查算法创造必要的性能基础。与此同时,英特尔也致力于以负责任的方式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并呼吁其他开发者同样也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开发AI 技术和应用,从源头上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另外,也需要建立行业规范和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内容审查,以建立算法审查和追溯机制来确保责任可究。最后,还需要加强用户教育,提高识别不实信息的能力。通过技术手段与政策、教育等多管齐下的方法,我们相信可以推动AI向着更安全、负责任的方向发展,使其真正造福人类。英特尔也将持续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对于英特尔来说,AI技术最需要注意的负面影响包括算法偏见、隐私和安全,道德和社会负面影响,以及技术鸿沟和普惠性等问题。因此,英特尔致力于以负责任的方式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为此,英特尔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利用严格的多学科审查流程,建立多元化的开发团队以减少偏见,并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以减少人工智能的潜在有害用途。同时致力于实施基于国际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的领先流程。

    ·结语

    在今年的英特尔创新技术大会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为当下这种AI催生的全球增长新时代,以及通过芯片和软件赋能AI应用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芯经济。围绕芯片,形成了规模达5,740亿美元的产业,并驱动着全球约8万亿美元的技术经济。而聚焦于中国,则有6.9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规模。

    在过去的38年间,英特尔植根中国、服务中国,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参与了中国的高速发展。而在未来的芯经济大潮下,英特尔依旧秉持着生态、协作、开源、负责任为核心的软硬件理念,通过支持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为迎接AI时代的高速发展戮力前行。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英特尔用软硬件协同+产学研结合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https://nb.zol.com.cn/839/8396133.html

    nb.zol.com.cn true https://nb.zol.com.cn/839/8396133.html report 15518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38年前的1985年。彼时,中国改革开放步入第七个年头,新兴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眼界逐步拓宽。摸索、尝试、创新让整个社会蓬勃发展。但在那个时候,电脑行业方兴未艾,一片蓝海。步入改革开放快车道的中国社会,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性能...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阅读全文
    本文导航
    • 第1页:英特尔助力中国IT产业发展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 笔记本电脑
    • 新品上市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